”令气通调,妙之道也。其浅者便血一升,则结邪当解;若不解而再结,以邪盛也,故便血二升;若又不解,则邪为尤甚,故曰“三结三升”也。
下者,下行至尾也。曰“寒则真气去,去则虚”。
人之泣涕上出者,皆本乎心,盖心为五脏六腑之主,若悲哀忧愁动其心,则五脏六腑皆应而摇,脏腑摇则宗脉皆应而动,动则液道开而泣涕所以出也。故凡阳盛者不欠,下虚者无嚏,其由于肾也可知。
阳甚阴虚,津亡于内,所以口干善渴,身不能劳也。二阳之至,邪在胃也。
肝气通于目,故诊在目下,色当青也。表不和则风邪客之,风木生火,淫气化热,热则伤阴,精乃消亡。
然后以前膏熨其急颊,且饮之美酒,啖之美肉,皆助血舒筋之法也。阳盛则内伐真阴,水不胜火,故主于肾。